时间: 2025-05-13 06:34:09 | 作者: W系列
配比原则,是会计确认的核心原则之一,也是权责发生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单纯从会计角度进行思考,配比就是指将某一会计期间内产生的收入与为取得该收入而产生的成本费用做到合理匹配,确保其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
但若将配比原 则的概念 延伸至财务管理的其他领域,要做到合理匹配的就不单单是收入和成本费用这样简单了。
企业投入资源用来发展业务、维持经营,目的是为了为了获取收益。投入与产出的配比,一方面能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也能够直观体现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
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结转成本,这是会计核算中要关注的要点之一,也是收入与成本配比的体现。
当期销售的产品,确认收入的同时需要结转库存来确认成本;当期提供且完成的服务,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成本;当期提供但还没完成的服务,涉及跨期处理,例如建筑工程服务等,需要按照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这是收入成本配比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目的是为了确认和保证成本入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我们也能够最终靠配比原则来对财务数据来进行检查和分析,因为收入成本配比原则的存在,会对一些财务指标产生影响。例如在产品结构、定价策略等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毛利率是趋于稳定的,如果当期的毛利率波动幅度远远超出正常范围时,就意味着收入成本不配比,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出现错漏。
当期确认收入的同时,为获取收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也需要入账,这就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核算出企业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和剩余的收益,避免高估或低估利润,导致决策错误。
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还需要注意费用的部门配比。本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将费用计入不同的部门、项目、业务中,提高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程度,为其他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收入与费用配比以及部门配比原则还可以应用在预算管理中,确定不同类别费用预算的编制部门;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用配比原则来明确费用承担部门,计算部门绩效完成情况。
企业可以投资购买资产,用来扩大经营以获取更多的收益,站在投资回报的角度,就需要考虑资产与利润的配比。资产是否为某类业务专用?利用资产所获取的利润是否能够明确?资产规模与利润率是否合理?资产利用率是多少?
这些问题可以提现资产与利润的配比情况,当利润率与资产规模不相符的时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是否存在资源配置不当的情况,或是财务数据记录出现错误。
企业也可以投资开发一些新项目、新业务,或者并购新的公司来壮大自身的实力,这时就需要考虑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的配比。投资成本是否能够直接关联到具体业务、项目?获取的投资收益是否能够准确核算?投资回报率是多少?是否与预期相符?
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配比,可以用来衡量项目可行性、应用于项目预算或业务预测的编制,也可对项目的投资回报进行分析,供管理层决策参考。
企业经营中可能会出现业务横跨几个会计期间的情况,这样就导致时间差异的产生。但为了达到平衡,需要依据不同情况对数据进行分割,达成时间的配比,提高财务数据的可靠性。
当期的收入,需要匹配当期的成本费用支出,例如2025年核算的收入一定是归属于2025年的收入,所记录的成本费用也应该是在2025年发生的。
收入可能出现跨期的情况,例如某项服务是从2024年末开始持续到2025年一季度执行完毕,这时就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或者完工进度来确定收入确认金额。同理,成本费用也会出现跨期,最常见的就是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购买时需要一次性付款,但却不是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因为固定资产在寿命期内可以为企业持续带来收益,所以会在受益期内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分摊,形成按期确认的固定资产折旧。
由于资金流动与会计记录之间的时间差异,造成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两种会计逻辑。企业会计核算需要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如果入账数据的时间发生偏差,就会造成财务数据的扭曲,影响对于数据的分析和判断。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需要向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借款,目的是为了补充经营现金流或是进行业务拓展。借款有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而借款后,企业可以将资金进行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借款期限和用途的配比,就是将短期借款用于短期投资,长期借款用于长期投资,这样可以在降低资本成本的前提下减少财务风险。
试想一下,如果将长期借款用于短期投资,投资项目接续不当导致中间出现借款闲置期,这样企业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借款利息,但却没有任何投资收益来弥补,企业成本增加;
若将短期借款用于长期投资,等借款需要偿还时,长期投资还未到能够收取回报的时间,只能使用经营资金进行偿还,还需要寻找后续的投资来源,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与财务风险。
所以在进行借款分析时,除去考虑借款金额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资金成本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还需要考虑借款期限以及用途的配比,这样才能更加综合地评价相关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向客户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来获取收入同时收取现金,这部分现金为经营性资金。经营性资金用于维持企业经营,例如支付房租、职工薪酬、购买原材料等,这部分支出根据性质分别计入成本或费用,现金流都可以归属于经营性支出。收入扣除成本费用获得利润,也可以说经营性资金与经营性支出配比,配比后剩余部分就成为了利润。
除去经营性支出,企业还会有部分非经营性支出,例如资产处置收益、债务重组利得或损失、政府补助、罚款支出等,这部分不会形成成本费用,但却会直接对利润造成影响。
当经营性资金在弥补经营性支出后尚有剩余的时候,企业可能会考虑利用这部分资金来壮大现有的业务,例如购买新的资产、尝试新的业务等,这样就产生了资本性支出。当企业剩余资金不足以应对发展时,就会考虑寻找外部资金来源,例如借款或股权融资。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考虑资本性支出的资金来源以及不同来源的资金占比情况,计算自有资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占比以及相应的资金成本,同时还要考虑风险的配比。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成本较高的资金用于高风险项目,高风险会带来高回报,高回报足以覆盖高成本,这样企业才能从中获益;将低成本的资金用于低风险项目,进行相对稳健的投资,虽然企业能够获取的收益有限,但风险可控,这就是风险配比的基本逻辑。
如果将高成本资金用于低风险项目,企业无法获取足够的收益来覆盖成本;反之将低成本资金用于高风险项目,企业虽然可以从中获益,但高风险也可能带来高损失,需要考虑管理层的风险承受能力。
假如企业通过经营获取的资金不足以维持运转,那么企业就要寻找外部资金来进行经营性资金的补充。使用债权融资将增加资金成本,并且还款压力可能对企业经营造成负面影响;使用股权融资,股东分红的压力以及股东对于业绩的要求,会影响企业后续的战略规划,同时也有控制权分散的风险,引发企业内部动荡。
在进行资金管理和评估企业资金风险时,可以利用资金来源与支出性质的配比以及风险配比来对资金状况进行分析,考虑企业是否存在资金相关的风险。
企业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每个阶段的特性不同导致企业在财务方面的需求不同,制定的财务策略也不同,例如投融资政策、股利政策、财务和风险管理的重点等,发展阶段与财务策略需要匹配,这样才能确保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在企业初创期, 产品服务尚未经过市场以及客户的验证,企业现金流紧张,经营风险也较高。在融资方面,此阶段急需大量外部资金进入,通过让渡部分控制权以及未来可能获取的收益来进行股权融资,避免债权融资带来的偿债压力;
在投资方面,尽量减少非必要支出,聚焦核心产品及业务进行拓展,利用租赁代替购买,减少投资对资金的消耗,降低投资风险;一般采用零股利政策,留存更多的收益用于发展;
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点在于资金管理,严格控制现有资金支出的同时对外进行资金筹措,需要搭建财务基本架构,为后续工作进行铺垫。
企业发展进入成长期 ,收入有显著增长,并且开始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可以维持经营。企业融资的渠道更加多元化,除去股权融资,还可以考虑引入债权融资或利用权利质押等方式获取资金;为了应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会加大投资,甚至进行横向并购来扩大市场占有率,或是投资进行研发,实现产品或技术的升级;
由于企业已经能够创造利润,所以需要兼顾股东回报与再投资的需求,考虑采用低比例现金股利政策,确保后续的增长动能;规范会计核算,建立企业财务分析模型,完善内部各项制度和流程,引入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方式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
成熟期的企业 ,盈利和现金流更加稳定,但市场饱和导致收入触及天花板,市场竞争激烈。可以加大债权融资额比例,降低资金成本,同时通过梳理企业资产,加速周转来获取资金;利用投资来开拓新产品或新市场,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提升产品竞争力,降低和分散经营风险;
一般采用高比例现金分红,提升股东对于企业发展的信心,在股权过于分散时考虑股权回购来优化股权结构;在收入增长进入瓶颈时,企业为了确保利润率,会更加重视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强化预算及分析工作,寻找成本优化空间。
企业步入衰退期 ,现金流收缩,利润率下滑。此时已经无法依靠外部融资来获取资金了,只能想办法延长债券期限,或是剥离部分资产来进行资金补充;可以考虑投资新兴业务来寻找企业的第二收入增长曲线来获取收益;
通过高比例现金分红来回馈股东,配合部分股东的退出需求;强化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需要配合管理层对于子公司出售、资产剥离、新业务拓展等需求建立财务模型,辅助管理层决策。
配比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在财务分析过程中,更加快速的寻找出核算错漏的会计科目,敏感的捕捉到异常的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提升财务分析工作的效率。也能够帮助我们确定预算承担部门与绩效责任部门,提高沟通效率,降低企业内部由于预算与绩效所引发的矛盾。合理利用配比原则,建立清晰的财务逻辑,有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能够提升财务工作的价值。
结束后的碎碎念:会计核算完成后,利用科目余额表和配比原则,计算各项成本费用与收入的比例,就能够快速进行全方位检查;配比原则也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财务报表中异常波动的财务指标,以此为线索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在制定企业财务管理方案时,也需要利用配比原则,将企业状况、管理者需求以及财务策略相匹配。配比原则更多是在潜移默化中对财务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的。
上一篇:江苏北人(688218):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