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17 14:08:10 | 作者: M系列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设备物联管控及智能运维市场占有率,2023:百花齐放》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智能运维市场的蓬勃发展景象。在当前工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设备物联管理和智能运维市场的景气度正逐步提升,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9%左右的复合增速。这一增长趋势背后,不仅是企业数据基础的提升,也是政策引导设备更新和传统EAM(企业资产管理)功能替换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IDC中国研究经理崔粲指出,随着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融合与平台技术架构的升级,设备管理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功能层面的重大变革。设备、资产管理领域的概念和系统的多样化,如EAM、PHM(预测性健康管理)、CMMS(计算机化维护管理系统)等,正不断演化,这些系统在共性功能的基础上,又因用户定位和功能范围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别。因此,IDC将这些系统归纳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市场,并依据业务定位和功能覆盖大致分为三类:企业资产管理类系统、生产设备监控和运维类系统、和重点设备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类系统。
在中国市场,设备物联管控与智能运维市场在2023年达到了43亿元人民币,整体市场仍处于较为碎片化的状态。目前,市场上有来自不同背景的众多供应商参与竞争,其中一些行业深耕者已成为市场领先者。根据行业特点,重资产的流程行业和能源行业起步较早、市场占比也最大,部分行业的重点设备故障预测已实现规模化应用,专注于这些领域的供应商早已取得了市场收入的领先。相比之下,离散行业的设备管理系统需求则呈现增长趋势,其建设大多依赖MES(制造执行系统)或MOM(制造运营管理)系统,独立设备管理系统的需求依然上升。
除了市场参与者的多样性,随着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设备管理系统在功能上也在继续扩展并融入智能化特征。例如,朗坤智慧推出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不仅覆盖设备用户从采购到报废的全流程,还向上溯及设备制造商的设计、生产和交付全过程,以及设备技术服务商的租赁与运维环节。又如,格创东智的PreMaint设备智能工程平台,除了包含运维和预测维护功能外,还结合了运行控制算法和大模型对话助手“小鲁班”等智能化功能,展现了当下设备管理的技术前沿。
在这一前景光明的市场中,设备管理系统也在加速向平台化架构演进。以蓝卓为例,其在supOS操作系统之上,基于“平台+APP”模式,实现了全面的设备管理相关功能,而许多MOM供应商也在同一平台上提供多种设备管理模块,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圈。随着这些技术的融合和运用,设备物联管控及智能运维市场将持续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动力。
未来,企业在选择设备管理方案时,必须更加关注智能化及平台化带来的创新能力和相应的商业经济价值。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智慧设备的管理与运维,将不单单是对设备本身的管理,而更是对数据流动、信息沟通及智能决策的全面掌控。通过不断探索和运用AI、IoT等新兴技术,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应对市场之间的竞争,同时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各类智能工具和系统的集成应用无疑将成为公司实现高效管理的重要助力。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
上一篇:高志丹:冰雪季全国滑雪场客流超19亿人次国足门票15分钟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