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07 10:00:51 | 作者: M系列
2022年12月2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霖新材料光伏基地项目突发火灾,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1987万元。这场事故不仅暴露出建设工程领域的安全管理漏洞,更揭示了多起刑事案件背后的责任链条。本文通过梳理事故调查报告,聚焦刑事追责焦点,以案为鉴,警示从业者:安全生产无小事,违法必受严惩!
2022年12月2日16时38分,金霖新材料光伏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因遗留火种引燃可燃建筑垃圾,导致火灾迅速蔓延。由于现场未设置临时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疏散通道堵塞,且实施工程人员缺乏应急逃生能力,最终酿成5死2伤的惨剧。
责任单位:中电系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包)、昆山杰瑞雅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分包)等
事故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涉及违法分包、消防隐患、管理失职等多重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根据调查的最终结果,以下单位和人员被依法追责:
李某(项目经理):未履行岗位工作职责,未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已被刑事拘留。
黄某(安全负责人):对现场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导致火灾未能及时扑救,涉嫌玩忽职守罪。
刘某(技术负责人):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图纸,增加违规管道,涉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张某某(监理总监):未发现实施工程单位违规分包、材料不合格等问题,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该公司未取得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却承揽通风专业工程,直接违反《建筑法》规定。其法定代表人王某及项目负责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立案侦查。
无锡东汇、洁萱机电:使用不符合防火标准的材料,未对工人进行消防培训,导致施工作业人没办法有效逃生。相关责任人因涉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被追责。
徐州经开区管委会:对项目监管不力,未建立消防安全联动机制,相关公职人员被问责。
总包单位中电建设将工程分包给无资质企业昆山杰瑞雅,后者又将部分工程转包给个人,形成“资质挂靠—违法分包—以包代管”的利益链。这种行为直接引发安全管理失控,成为事故主因之一。
施工单位使用燃烧性能不达标的橡塑保温棉,且未通过正规渠道采购PE管道,为火灾快速蔓延提供“燃料”。此类行为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监理单位青岛工程监理未履行监督职责,对违规施工、未设置消防设施等问题视而不见;建筑设计企业金霖公司未督促整改隐患,最后导致悲剧发生。
施工单位未组织应急演练,工人缺乏逃生技能,火灾初期未能有效报警和扑救。多名工人因不懂消防器材使用、疏散路线不清而丧生。
8名嫌疑犯被移送司法机关,可能面临3年至10年有期徒刑,情节很严重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徐州经开区管委会、住建局、消防救援大队等10余名公职人员被追责,包括党内警告、行政记大过等处分。
金霖新材料火灾事故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建设工程领域的顽疾。它警示我们:任何忽视安全的“侥幸心理”,终将付出惨痛代价! 希望从业者以案为鉴,坚守法律底线,共同守护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数据来源: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2·2”较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以新发展理念赋能生产质效提升